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美团启动 “吃动平衡・健康生活”行动,共促乡村儿童营养健康
10 月 15 日,世界粮食日前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与美团在北京联合国小院联合发起 “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行动倡议,同步启动 “一起开动 Healthy Together” 主题活动。这场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公益组织与企业力量的跨界行动,以 “营养 + 运动 + 教育” 的创新模式破解乡村儿童营养健康难题,成为《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 年)》落地的生动实践,为缩小城乡营养差距注入新动能。
行动背后:乡村儿童的营养 “双重挑战”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揭开了当前乡村儿童营养问题的现实图景:我国粮食供应已实现 “吃得饱” 的基本目标,但城乡营养不均衡问题仍突出 —— 乡村儿童群体同时面临 “营养不足” 与 “营养失衡” 的双重挑战。数据显示,部分偏远地区学龄前儿童存在蛋白质、维生素 A 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而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率也在逐年上升,与城市儿童的健康差距亟需填补。
这一现状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 年)》中 “强化农村地区居民营养改善”“聚焦儿童等特殊人群营养供给” 的要求高度呼应。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指出,食物与营养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更是儿童发展权的核心组成部分,“让每个乡村孩子获得充足营养、健康成长,是推进‘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健康中国’建设的交汇点”。
模式创新:“营养 + 运动 + 教育” 三位一体破局
针对乡村儿童营养问题的复杂性,此次行动推出 “营养 + 运动 + 教育” 三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式,在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示范项目中已初见成效。作为该模式的核心落地场景,彭水县乡村幼儿园实现了三大改变:
在营养供给层面,项目团队联合营养师为学龄前儿童定制专属食谱,每日午餐确保包含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豆制品、本地淡水鱼)、深色蔬菜和全谷物,严格控制油盐糖用量,呼应《纲要》中 “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 50% 以上”“食盐不超过 5 克” 的标准。同时通过美团供应链优势,建立 “产地直采 + 冷链配送” 通道,让山区儿童每天能吃到新鲜蔬果。
在运动干预层面,项目为乡村学校配备适合低龄儿童的运动器材,设计 “课间十分钟活力游戏”“亲子运动日” 等活动,由志愿者定期开展运动指导。中央外办挂职彭水县副县长刘爽介绍:“我们发现,缺乏运动是乡村儿童体质提升的主要障碍,通过趣味运动与营养补充结合,当地儿童体质达标率已提升 12%。”
在健康教育层面,壹基金组织开发 “营养小课堂” 校本课程,通过动画、绘本等形式教孩子认识食物营养;同时开展家长培训,纠正 “多吃肉就是营养好” 等误区,形成 “学校主导、家庭参与” 的健康氛围。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表示,这种教育模式能从根本上培养健康观念,实现 “短期干预 + 长期习惯” 的双重效果。
多方协同:构建可持续的营养支持网络
此次行动的核心亮点在于 “国际组织 + 企业 + 公益 + 政府” 的多元协作模式,打破了以往营养干预 “单打独斗” 的局限。美团作为企业方,不仅投入资金支持示范项目,更发挥平台生态优势:通过小象超市、拼好饭等渠道推广健康食材,在 APP 内设置 “营养知识专栏”,将城市居民的健康消费与乡村儿童的营养支持形成联动。美团副总裁开莉表示:“我们希望让每一次健康消费都成为公益助力,让营养改善融入日常生活。”
在政策衔接上,行动严格对标《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 年)》中 “推动合理膳食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完善多方参与机制” 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地方政府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与政策支持,确保干预措施科学合规。王凤忠强调:“食物与营养发展不是单一领域的工作,需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社会补位,这种协同模式值得全国推广。”
未来展望:从示范项目到全国样本
根据规划,“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行动将在三年内把彭水模式推广至更多省份,形成可复制的 “乡村儿童营养改善方案”。世界粮食日期间,北京蓝色港湾举办的 “健康生活快闪” 活动已率先掀起公众参与热潮 —— 通过营养知识打卡、运动挑战等互动形式,吸引市民了解乡村儿童营养现状,同时开通 “美团公益” 捐赠通道,让公众可直接支持示范项目。
赵兵在启动仪式上的话道出了行动的深层意义:“乡村儿童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体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我们今天建立的营养支持网络,未来将成长为守护全民健康的坚实基础。” 这场跨越地域与领域的行动正在证明:通过多方协同、精准施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营养健康,并非遥远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