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发起 “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倡导行动
2025 年 10 月 15 日,距第 45 个世界粮食日(10 月 16 日)仅一天之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北京正式发起 “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倡导行动,并启动 “一起开动 Healthy Together” 主题活动。这场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及企业代表的权威盛会,以 “营养 + 运动 + 教育” 的创新模式,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 年)》的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为破解城乡营养失衡难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作为距离当下不足 3 天的膳食营养领域重大动态,该行动的落地细节与实践成果,正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全新指引。
一、行动缘起:从国家战略到全球共识的营养呼应
此次倡导行动的推出,既是对国内营养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践行。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在启动仪式上直言:“中国已从‘解决温饱’迈向‘营养健康’的新阶段,但城乡儿童营养差距、成人慢性疾病高发等问题仍待破解,这正是行动发起的核心动因。”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进一步阐释了行动与国家战略的内在关联。他指出,新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 年)》明确将 “吃动平衡” 作为核心倡导方向,提出人均每日能量摄入男性保持 2150 千卡、女性 1700 千卡,同时严控盐油糖摄入 —— 而此次 “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行动,正是通过 “营养干预 + 运动指导” 的组合拳,将这些数字标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方式。
从全球视角看,该行动精准契合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二 “零饥饿” 的要求。赵兵强调:“营养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当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均衡营养,就能为社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这场行动既是为中国儿童保驾护航,也是为全球营养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二、核心模式:“营养 + 运动 + 教育” 的三维突破
与传统营养倡导不同,此次行动创新性地构建了 “三维一体” 干预体系,将膳食优化、运动促进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从 “单一指导” 到 “系统赋能” 的升级。
在营养干预维度,行动聚焦 “精准供给” 与 “认知提升” 双重目标。针对乡村儿童普遍存在的优质蛋白不足、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企业捐赠的 “营养包” 已实现 “按需定制”——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每份营养包含 1 杯牛奶(约 8 克优质蛋白)、1 个鸡蛋(约 6 克优质蛋白)及强化钙铁锌的谷物粉,精准匹配《纲要》中 “优质蛋白占比超 50%” 的要求。同时,行动推出的 “营养数字口诀” 将专业标准转化为家常话:“少盐少糖半勺油,鱼肉蛋奶豆每天有”,帮助家长快速掌握膳食搭配技巧。
运动促进维度则注重 “场景化设计” 与 “趣味性引导”。在重庆彭水等试点地区,行动团队为乡村学校打造了 “课间运动套餐”:低年级开展 “营养知识跳绳”,将膳食纤维、维生素等知识点编入跳绳口诀;高年级推行 “能量平衡跑”,通过 APP 记录运动消耗与膳食摄入,直观展示 “吃动平衡” 关系。赵兵透露:“我们的目标是让运动成为营养吸收的‘催化剂’,比如让孩子知道,跑 15 分钟能消耗半杯奶茶的热量,从而建立自主平衡意识。”
健康教育维度构建了 “家校社联动” 机制。行动不仅在学校开设 “营养小课堂”,还通过 “乡村营养指导员” 培训计划,让村干部、妇联代表成为家庭营养宣传员。在主题展示区的互动问答环节,一款 “隐藏糖陷阱” 游戏引发广泛关注 —— 参与者通过识别酱油、薯片、酸奶中的隐藏糖分,直观理解《纲要》中 “添加糖每日不超 25 克”(约 6 块方糖)的重要性。现场数据显示,参与游戏后,83% 的家长表示 “今后会主动查看食品营养成分表”。
三、实践样本:彭水试点的乡村营养变革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作为 “乡村儿童营养健康示范” 项目的首个试点,已提前 3 个月启动行动落地,其阶段性成果为全国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彭水副县长刘爽在现场分享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试点学校儿童的贫血率从 18.7% 降至 11.2%,身高体重达标率提升 9.5%,课堂专注度测评得分提高 23 分。
“我们的核心是打通‘最后一公里’。” 刘爽介绍,彭水构建了 “三级营养保障网”:县级层面统筹优质食材采购,确保学校食堂每天提供 1 份鱼肉(约 20 克优质蛋白)、1 盘深色蔬菜;乡镇层面建设 “营养厨房”,培训厨师掌握低盐烹饪技巧,将每日用盐量控制在 5 克以内;村级层面开展 “家庭营养竞赛”,鼓励家长用粗粮替代部分白米饭,践行 “粗粮蔬菜带皮吃” 的健康理念。
10 岁的苗族男孩龙浩然是直接受益者。他的母亲吴女士坦言:“以前孩子挑食只吃白米饭,现在每天主动要吃青菜,知道‘吃菠菜能补铁’。学校的营养课还教我们做杂粮粥,全家都跟着受益。” 更令人欣喜的是,行动带动当地发展了 500 亩 “营养蔬菜基地”,通过 “订单农业” 模式供应学校食堂,既保障食材新鲜,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了 “营养改善” 与 “乡村振兴” 的双赢。
四、全国布局:7 城联动与长效发展蓝图
按照行动规划,“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主题活动将在全国 7 座城市陆续展开,形成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的推进格局。除重庆彭水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将聚焦城市儿童 “营养过剩” 问题,开展 “减糖减油挑战”;西安、成都、武汉则侧重 “吃动平衡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 “膳食搭配 + 适能运动” 定制方案。
在长效机制建设上,行动已明确三大发力方向。一是科技赋能,开发 “营养健康智能助手” APP,用户输入年龄、性别等信息即可获得个性化膳食与运动建议,例如男性可查询 “2150 千卡能量对应的三餐搭配”,女性可获取 “1700 千卡食谱”;二是人才培育,联合高校设立 “乡村营养专员” 培训计划,三年内培养 1 万名基层营养指导人员;三是产业协同,引导食品企业开发符合营养标准的产品,例如低钠酱油、低糖酸奶等,从供给侧推动健康饮食。
王凤忠对此充满信心:“我们有《纲要》的政策支撑,有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国际经验,更有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预计到 2030 年,通过持续干预,可使乡村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 5 个百分点,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降低 8%,真正实现‘营养赋能健康’的目标。”
这场在世界粮食日前夕启动的倡导行动,以 “小切口” 撬动 “大民生”,将宏大的营养战略转化为乡村学校的一顿营养餐、社区里的一次运动课、家庭中的一顿健康饭。从彭水试点的生动实践到 7 城联动的全国布局,从 “营养包” 的精准供给到 “吃动口诀” 的广泛传播,“吃动平衡” 的理念正悄然融入日常生活。
正如赵兵在行动宣言中所说:“健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一口饭的营养,每一次奔跑的活力。”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践行 “少盐少糖半勺油” 的烹饪原则,坚持 “鱼肉蛋奶豆每天有” 的膳食习惯,搭配适度运动,便是参与这场健康行动的具体方式。当 “吃动平衡” 成为全民共识与自觉行动,健康中国的根基必将更加坚实,而每个生命也将在均衡营养中绽放更旺盛的活力。

